一,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不可并行。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标志的,必然需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剧和废气污染物的排放增加,所以脱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是无法达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保护环境限制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保护环境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规模基础上,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护环境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所以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保护环境,保护了环境就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对立的。(234)
二,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不可并行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如下:(一)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发展经济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保护环境则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技术,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持;(二)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经济的发展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保护环境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三)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类服务,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不能以追求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95)
三
现就医患关系紧张问题现状分析,供市政府领导参阅。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医生唯利是图,非法索取收取患者财物,或惯于收受回扣、提成,倒卖号源,医生权利过大,医生职业道德严重缺失;另一方面,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缺乏对医生有效监管,以药养医制度存在严重弊端,医药不分离,医生成了最大的“药贩子”,医疗行业内部缺乏行业自律。
只有从根本上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才能维护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行制度,医药分离,从制度上回避回扣问题;(二)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医德,强化行业规范,严格要求医疗从业人员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三)加强监督机制,对医院,医生设立专门监管部门,把诚信考核纳入医院医生业务考核范围,对于违法乱纪行为要严厉依法、依规惩处,追究法律责任。(367)
四.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我部要迅速开展后续工作:
对于在事故中的伤亡乘客及其家属妥善安置,做好后续的治疗,理赔工作,保障乘客的基本利益。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对全国铁路系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排除安全隐患,特别是与本次事故实用相同信号设备的铁路路段立刻进行设备检修,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暂停在建高铁项目,对招标工程彻底清查,防患未然,对于以后的新建项目,要严格把控审核程序,避免出现设计缺陷和避免事故发生。
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对于责任方,责任人,依法依规严厉惩处,追究责任,决不姑息。
对于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回应不准确的问题,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认真反思应急处理能力的不足,要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严格执行,调整信息发布程序,全面准确及时与社会媒体沟通交流。
(365)
五.
在转型中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途径,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用工荒现象,看似矛盾的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问题出现在我国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方面来看,低端劳动力企业由于工资待遇问题缺乏劳动力,而多数企业由于缺乏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同时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所以表面上看用工荒就业难是矛盾的,实质上由于我国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 不合理造成的,因此,产业机构的转型,人才结构的优化,才能促进就业问题的发展。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把经济发展的重心从单纯的发展粗放型经济转移到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集约型上,要加快在新兴产业等高端行业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服务行业,扩大就业需求,解决用工荒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就业指导。需进一步加强就业引导,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打造与制造业大国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避免在企业走上转型升级道路后出现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就业服务部门要通过现场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为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
第三,强化企业能力吸引人才需求。企业要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待遇和水平,同时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发展前景,提供晋升渠道,改善工作的待遇和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就业。
第四,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个人能力。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到中小企业去就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在政策上给予照顾和扶持。鼓励学生多学习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生需求。鼓励农民工开展技能学习,掌握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回乡就近工作,避免出现部分区域的用工荒现象,拉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维护劳动力平衡。
要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放在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依靠经济增长,产业转型,人才转型,来促进就业,同时依靠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建立起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切实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矛盾问题。(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