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作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将“稳”作为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基调、总目标、总要求。
首先,“稳”住神、坚持“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不动摇。
其次,扬弃以前的经济助推路径,转向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地产税改革试点。
第三,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基础上,加上“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只有加入“民生”这一重要的配比,才能散发出“国民幸福”的味道。
强调民生,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分享改革成果与扩大内需以及“调结构”、“转方式”,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
研究部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就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及分类: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不是一般的事故,突发事故不一定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二) 突发公共事件的诱因: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料、社会矛盾、敌对势力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完善、公众危机意识的薄弱、
(三)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对策:1.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建立一整套有效应对的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3.政府作主导,加大应急体制的投入。保证国家在经济、政治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4.引导公众危机意识,鼓励民间力量参加公共服务,分清政府和市场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上的责任界限;5.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正确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6.防患于未然。加强科研水平、加强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问题。
关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并做出新的战略部署,特对慈善事业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慈善事业的现状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造成慈善事业现状的原因及分析
1.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阻碍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2.慈善基金会的半官方化,因此容易造成官僚化、效率低下;3.缺乏必要的公示和监督体系;4.政府和社会对慈善的定位不明确,慈善机构本身能力不足,以及慈善文化不普及;5.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慈善组织对政府拨款和补助依赖过强,过多的行政性要求;6.对慈善事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三、几点建议
1.重视公益慈善组织法制建设;2.加大对公益慈善组织的宣传力度,培育公益慈善组织的募捐能力,公开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3.处理好公益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强化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加强公益慈善组织工作队伍建设;4.推进慈善组织的民营化;5.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一要行政监督。二要社会监督。三要内部监控。
1.小矿投资者与政府和国企间关于补偿的争议,投资者认为自己不能“太亏”,政府和国企认为,应将资源价款计入;2.东梁矿转让过程中,关于无形资产和含量计算方式的争议;3.部分专家与政府间的争议,是否强调单体矿井规模,以及政府应否将合法企业关停。 二.有如下依据:1.从科学发展观来看,改革鼓励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了低产能,迎合了科学发展的规律,是优进劣退;1.从国内成功经验来看,改革后产量大幅增加,农民也因此增收,是为优进劣退;3.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整合后安全生产事故大幅减少,是为优进劣退;4.从国际做法上看,倾向于大型化趋势,规模化开采,产业高集中度,与改革的思路一致,是大进小退;5.从国家政策和十二五规划上来看,国家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亦为大进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