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绿道网建设的主要经验有:1、借鉴国外经验,明确目标方向,制定统一规划以排除阻力干扰,领导层用行动表明重视和支持;2、各地政府依据自身情况自行解决资金来源,并允许社会资金介入,充分调动资金活跃度;3、明晰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重视市内的自然、人文景观;4、科学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合理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5、因地制宜,用生态手段建设绿道,利用好城市规划中的“边角料”。少大开大挖,避开需要征地的地方,少搞永久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绿道网建设的意义在于:绿道网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便利渠道,让很多被熟视或忽视的自然、人文景观重新的到重视,成为加快广东转型升级与建设幸福广东的结合点。绿道网旨在改变一味追求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高度发达时摆脱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能源扼颈的“幽灵”, 使城市从失衡回到均衡,从失调回到协调,慢慢调养,让人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体味到幸福感。
二、影响评选幸福城市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里的良好不是因为一家独大,也不是因为小城之“小”,而是处于“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良性发展环境之中;2、城市建设情况。政府改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利民便民措施落实到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度;3、整体生活氛围。工作压力小、生活节奏慢的城市里的居民心态悠闲,知足常乐,享受闲适生活,整体氛围轻松,幸福感与日俱增;4、城市人际交往。有燥热无温情的大城市普遍在人情味一项失分。人情味浓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频繁,联系紧密的城市幸福感更为强烈;5、各领域交流情况。举办超大型国际活动对幸福感有助推作用。
三、为保护我市文化记忆,现提出如下建议,请市政府领导参阅:1、建立联动机制,公安、渔监、文物保护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派专人专职专责,整合力量保护城市文化记忆,整治历史文化古迹内的乱象,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严惩破坏文物古迹行为;2、合理利用资金。将现有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另外放开对民间资本的限制,以项目形式让公众参与进来;3、科学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在审批生产建设等项目时注意回避相关区域,另外也要增加对历史文化遗址再利用的审批环节,避免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4、做好所在地居民的观念普及工作,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支持政府的城市记忆保护工作,以免无认识的行为让历史文化遗产受到损害。
四、
让幸福落地 让文化生根
2007年迄今,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调查活动已举办四年。今年首现一线城市身影。作为发展规模更胜一筹的大城市,为什么生活在内的人们不比二、三线城市居民幸福?学者吴祚来的话给了我们答案:现在,城市的意义完全不同了,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才是第一位的,生活的便捷、宜居、使市民充满幸福感,是城市最高的追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人们充满幸福感呢?物质无忧、精神充实的生活才是人们所追求的幸福。
一、 物质无忧,满足民众生活需求
寻根溯源,人们的幸福感始于基本的生活需求得以满足。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首当其冲。人们日复一日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只为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活需要。只有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在保障网中得到落实,才能让人们的步调慢下来,让幸福跟的上脚步。
良性发展模式是完善社会保障网的坚实后盾。良性发展不在于大城市之“大”,也不在于小城镇之“小”,而是指“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互利互惠局面、和谐发展氛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城市要注重自身的市政设施建设,落实一系列改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措施,立志为民众提供便捷、宜居、生态的生活条件。就好比广东的“绿道网”建设,为民众亲近自然提供了便利,重新重视起或被熟识或被忽视的自然人文景观,使曾经一味求速的广东得到内外调养。
二、 精神充实,提升民众价值寄托
返古开新,承续的文化是人们精神的归宿。因着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和日晒雨淋、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许多城市记忆逐渐模糊乃至消逝。再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黑手屡屡伸向文物古迹,使得形势更加严峻。历史文物急需保护,城市记忆臻待重拾。
文化不仅要保根保源,还需生根开源。各种层次上的文化交流活动必不可少。这些大型活动的举办有益于打破固步自封的困境,提高文化的活跃度,也有利于培养浓厚的人情味,助推幸福感。为活动参与进来的志愿者本身就是拥有开明心态的文化交流者和传播者,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大助力。
如此看来,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何尝不是一根标杆、一声警钟!它提醒着那些陷入发展误区的城市:城市的发展理应以人为本,城市的追求在于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