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广东省的绿道网建设利国利民,有以下主要经验:(一)科学合理规划和布局。利用现有的自然、人工资源,打造环保绿色空间,提供便民休闲场所,内设游人和骑车者的景观路线。形成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之间的绿道网络;(二)生态资源的再次利用和重视。绿道串联起散落在各地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形成庞大的生态节点,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各市结合本地情况灵活制定资金提供方案,并接受社会资金进入,分担了政府财政压力,提高了企业参与积极性,更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四)合理解决征地问题。遵循利用原有便道系统,少大开大挖,以“边角料”汇成大网络,将绿道建设用地规划为生态用地,按“机耕路”处理。(五)减少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以生态花园绿地为主。(六)政府以及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的合理规划、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协调是绿道顺利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后期的实时跟进是绿道顺利建设的有力推动。绿道网建设加快了广东转型升级、跳脱出以往的观念和发展模式,增强了百姓生活幸福感,更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的有效结合。
第二题:
评选幸福城市,广州、成都等城市上榜的主要因素是:(一)生活节奏慢、工作压力小。过快的生活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直接影响生活愉悦度,而轻松休闲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二)基础设施良好、生态环境美化。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的建立和完善,生态绿化建设,空气质量、适宜的气候也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原因;(三)协调经济与民生的发展。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已不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唯一评判指标,现代社会更需要关爱和人情味的相处模式,更注重倾听百姓内心的需求和渴望。
第三题: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和人类进程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体现。有着无法移动、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特点,极高的观赏、研究、史料价值。然而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进程中,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绝迹。(一)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生产生活的需要;(二)不法分子的盗窃;(三)政府监管和保护联动机制不健全;(四)人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和保护意识不够。针对城市文化记忆的保护,现提出以下建议:(一)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应考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因素;(二)建立政府各部门联动机制。以文化部门为龙头,公安、渔监、文物保护等部门合作的联动机制,共同监管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授予执法权,对违法犯罪予以严厉的打击和惩处;(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四)普及人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大作文:
让幸福落地 让文化生根
今年“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已落下帷幕。在历年的榜单上,我国一线经济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只数次出现在前十位。由此可见,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已不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唯一评判指标,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念的转变与我国文化发展息息相关。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进步的推动力,也是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依靠。文化的发展是城市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和保障。正如广州的绿道网建设,串联起散落在各地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内设便利的设施,形成庞大的生态节点,满足了人民日常休闲需求,提高了生活幸福指数,更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的典型示范。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才是城市腾飞的基础。
加强城市文化发展,提升人民居住幸福感,政府要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一)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提倡科学创新、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二)加强社区、公园、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建设;(三)授予文化部门更强的执法力度,与其他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共同维护好、发展好城市文化。
加强城市文化发展,提升人民居住幸福感,企业要形成推动力量。企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担负起社会责任感,注重技术创新,坚持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环保产业,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美化的生活环境出一份力。
加强城市文化发展,提升人民居住幸福感,科学文化素养是核心。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生态生活环境,人民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尤为关键。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普及、宣传科学文化、历史人文、公共文明、社会道德等知识。对于破坏公物、乱闯红灯、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制定合理的处罚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创文明、保护文物、发展文化的良好氛围。促进城市生活人情味,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人民幸福生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保障人民幸福生活是民生的本质和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奋斗的目标,让文化生根,让幸福落地,让笑脸绽放在社会主义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