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普查要掌握以下方面信息:一是获取所查区域内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二是获取所查区域内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结构、男女性别比例、文化程度等。三是获取所查区域内户口来历不明、计划外生育者的数量。四是获取所查区域内一人多户、有户无人等人口虚增情况。
掌握这些基本信息有利于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具体的来说,一是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降低住房空置率。二是为人口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客观依据。三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人权保护工作。
2、做好宣传工作,得配合。对于普查的对象即每户的居民发放《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介绍普查工作的相关细则,使其明白如何配合工作人员开展普查工作。对于街道、居委会的出入口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等平面宣传资料。
做好培训工作,得规范。对每位普查的工作人员要做相关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普查技巧、规范普查礼貌用语。
做好保密工作,得信任。普查人员在入户普查时要与普查对象现在签订《保密承诺书》并留下监督举报电话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此外,普查人员的相关信息应在各小区及街道的醒目位置公示,入户检查时还应佩戴普查证件。
3、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养老问题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针对本街道老年人服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吸纳各方资金,增建养老机构。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另外,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使我国产生了大量的421家庭,基于这两种情况,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难以解决当下养老所面临的困境。为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社会养老模式的建立需要一定数量的养老机构而在这一方面我国历史欠账太多。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用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行业。
二、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养老观念。目前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其子女在养老和赡养的认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许多老年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退休后又无法及时的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一下子变的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生活在一种等老的状态。至于子女的赡养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物质而轻精神,二是不敢把老人送往养老机构,怕这是不孝之举放在家里又无力照看。为此,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工作,转变老年人的养老观和子女的赡养观。
三、动员社会力量,关怀老年群体。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怀。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有法律、卫生、文艺等技能的人到养老院里面开展志愿者活动,力所能及的帮助老人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底
一份和谐的家底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而且要在精神上丰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这一份家底正在变得岌岌可危。只有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友所助才能稳固这一家底。
老有所养,构建和谐家底。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较大,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人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大。在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践行下越来越多的421家庭难以担负起赡养的重任,传统的一家一户家庭养老制度将变的不合时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养老机构的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供不应求。老有所养正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难题。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还清养老机构建设不足这一历史欠账。此外,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引导和培育面向老年人的服务产业,解决老年人生活上的不便。
老有所乐,构建和谐家底。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许多退休的老年人没有及时进行社会角色的转化或者说不知道如何转变。这些老年人集中表现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抱以等老的养老心态,平日里闷闷不乐,脾气不好。对此,相关部门可开辟一些可供老年人学习、交流、娱乐的公共场地,社会的一些志愿者也可以定期的去这些地方为老年人服务。其次,通过公益短片等宣传手段转变当下年轻人的赡养观,引导他们在赡养时从单纯的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的转变,平时多抽些时间陪陪自己的父母。
老有所助,构建和谐家底。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在生活上有种种的不便,获取相关的信息又相对迟缓,一旦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有关部门可动员学生以及有法律、卫生、文艺等老年人需要的技能人才定期的为老年人开展志愿者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友所助,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各尽其职,关注、关心、关爱老人才能真正的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的大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