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
“把脉”学前教育
近段时间频频曝光的幼师虐童事件让人愤慨难当。情理之中的,人们强烈要求将涉事幼师依法严惩,与此同时,人们是否想到过,这些被曝光出来的“虐童案”仅仅只是沧海一粟,严厉惩处也只是一种事后追责。除此之外,各地“天价”幼儿园、“黑幼儿园”问题频发,此番“虐童”事件仅仅是学前教育“乱象”一个缩影,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久病缠身的学前教育。
要想让“病根”断除,还得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治疗学前教育之“病”,首先得转观念。学前教育作为校园教育的起点,一直以来却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当下整个幼教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处在一个扭曲的状态。幼儿园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但是既没有教师编制,待遇又普遍偏低,甚至还不如饭店的洗碗工、服务员,这直接导致了幼师队伍极不稳定,准入门槛越放越低。即使幼儿园有心聘用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幼教人员也因为编制和待遇问题无法实现。这种情况在民办幼儿园尤为严重。正是由于社会的错误认识和不当对待导致了长久以来学前教育陷入怪圈、问题丛生。因而,必须先将整个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观念扭转回来,给予幼师正式的教师事业编制,提升幼师的工资待遇,将学前教育纳入到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去。就像一个病人,如果不正视身体的病症反而习惯性漠视身体预警,那么治病一说也就无从谈起了。
治疗学前教育之“病”,其次得先排毒。为什么虐童情况屡见不鲜?为什么有无证又无德的幼师存在?为什么有无资质的幼儿园运营?这里面有家长的责任,也有幼儿园管理者的责任。很多家长对孩子被伤害要么浑然不觉、失察失职,要么惧怕学校“报复”、私下了结,使得没有让各方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一些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不严格执行,不仅为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人员提供了进驻机会,更在她们执鞭之后就放任不管,没有进行应有的再培训。当然,这里面还有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不能因为监管难就放手不管,教育部门应多措并举,加强有关制度的检查督促,严格办园资质的审批,严审幼儿基础教育者的资质水平,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治疗学前教育之“病”,最后得断根本。学前教育存在的弊病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根除的,除了短期的遏制和整治措施外,必须有长期的计划循序渐进将其发展导入正轨,之后该行业才能拥有自我净化的底气和能力。一是完善幼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师范学校要改变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师德建设和技能教育要双向并举,不可偏颇。二是尽快完善儿童权益保护立法的空白和滞后处。现行刑法没有直接针对虐待儿童的罪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又过于笼统,有法却又无法可依,温岭涉案女教师最后被定性为寻衅滋事令人多感无奈。三是国家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让普惠性公办幼儿园能够基本满足公众的需求。当前学前教育的整体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且失衡。在正规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形下,用“市场化”幼儿园来应对民众公共教育服务刚需,必然弊端丛生。
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既然方向有了,那么只要社会各方积极配合,行动起来,积极排毒祛病,事后调养得当,学前教育必能恢复康健、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