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地理、资源、能源、资本和人文优势。具体表现在:(一)地理优势:浙江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宁波一舟山港域是我国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的首选,这为发展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的重要条件;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数量居全国第一。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地貌形态多样。这为发展旅游娱乐等产业创造了条件;(二)资源优势: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有全球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海洋捕捞量居全国第一;(三)能源优势:海洋能源丰富,利用价值极高。不仅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还有丰富的新能源,如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生物能等;(四)资本优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居全国前列,民营资本十分雄厚;(五)人文优势: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浙江人民有着“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第二题:
浙江发展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面临人多地少、陆地资源贫乏、能源短缺;高污染排放的产业比重偏高,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偏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是浙江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一)可以开发浙江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能源,特别是海洋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弥补陆地资源贫乏、能源短缺的不足;(二)把发展海洋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民营资本,促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高投资效率;(三)利用深水港和海岛优势,发展港口物流、旅游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四)在海水淡化项目中,一方面解决用水问题,另一方面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探索盐化工、特种养殖等高科技项目,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第三题: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突破浙江经济发展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持续强势,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化率等指标居全国前列,但受人多地少、陆地资源贫乏、能源短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瓶颈突显。浙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洋资源能源十分丰富。因此,发展海洋经济,对于缓解资源能源短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实际,统筹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海洋发展战略部署,重点发展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一要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本地特点的海洋开发活动,比如:发挥舟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岛资源优势,建立舟山群岛新区,按照“三位一体”物流服务体系的战略定位,打造成综合性的国际枢纽港;二要成立专门负责海洋经济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渔业活动、海岸安全、海洋科研及渔业资金的管理等。
二、强化支撑,夯实海洋经济发展基础
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人才、科技和资金的强力支撑,下一步:(一)强化人才支撑。开发海洋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控海洋开发的钥匙,掌控海洋开发的话语权。要加强海洋人才引进、培训和培养,在高等院校开设海洋方向学科,有针对性地进行海洋专业的设置。(二)强化科技支撑。要建立针对性的海洋经济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海洋经济开发的合作及国际市场的开拓,注重海洋技术的研发与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技术转让。(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政府在港口、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同时综合运用财税、贴息、参股等手段,充分利用浙江丰富的民间资本,提高投资效率。
三、整合资源,形成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如果粗放地开发海洋资源,势必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整合资源,在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有序开发,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永续发展。比如,针对海岛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建立海水淡化项目,一边淡化海水,一边利用浓海水晒盐、提取钾、镍等元素、进行盐化工、特种养殖、“人工死海”旅游项目等深度开发,从而使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夏宝龙省长在201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既要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又要高屋建瓴、科学发展,努力探索一条发展海洋经济的阳光大道,为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