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心灵失守
——浅谈如何构筑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丰富文化多元,一切的一切标志着我们进入了物质化时代。个体在“物化“的洪流中随波逐流,人们不再相信爱情,而相信“现房现车”; 从追求”三十而立“到“三十而富”;理财要一夜暴富,做事要名利双收,人的贪婪、浮躁被无限放大。我们的物质得到了满足,然而,却感觉到烦躁不安,心灵失守,精神家园无处安放,。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提到,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寻根朔源,从内因上来说,人们心灵的失守是由于个人没有找到个体与社会的平衡点,缺乏理性的判断,迷失了自我;从外因上来说,这个社会充满浮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在这般氛围里,公民教育却流于形式,缺少积极能量的引导,直接导致了负能量的恶性循环;从更深层次上看,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中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阶段,政府片面追求经济“GDP”高速发展所导致的。
一个国家的进步,既取决于物质发展,也取决于精神品质。面对心灵的失守,我们不该逃避,不能放任,而应把脉问诊,结合本国国情,对症下药,构筑起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
对于公民来说,应树立“变、稳”两种观念。这就是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追求情绪的稳定。转变是我们先应该要迈出的第一步,是最终形成稳定情绪的基础。固然,周围的世界在时刻影响着我们,但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戒骄戒躁,不虚荣攀比,自己给心灵一个喘息的空间,给灵魂一个安静的角落,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然后,我们应该培养起稳定情绪的能力,这就需要理性的思维方法,少一点冲动,多一些淡定,少一点盲目,多一些思考,从而真正实现淡定自如,不乱分寸。
对于政府来说,应做好“加、减”两篇文章。构筑精神家园,需要公众自己的努力,也缺不了政府在其中当好指路灯。“加”即政府应加强对公众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媒体等在社会范围内宣传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破除“财富就是金钱”等错误观念,通过营造民主、法制、诚信的公民社会,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社会的土壤;“减”即减少让民众感到烦躁不安的客观因素。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调整利益分配结构,为民众的发展开拓一条公平正义的光明大道,真正从实处减轻民众的生活压力。
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捻好“好、快”两种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做到“稳中求好,好中求快。”既要保证社会的快速发展,又不因为快而影响了“好”,让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一是我们要解放思想,从传统的“唯GDP”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科学的GDP理念;二是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三是要构建起有效的GDP统计指标,同时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物质建设与精神发展犹如车之双轴,不可偏废。我们深知,“长城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要做的是行动,是担当,是每个人与政府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让心灵不再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