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学院在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政府方面来讲,对文化传播的重视度不足,投入资金少,缺乏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对外交流少;(二)从学院自身来说,文化传播模式尚不健全,办学模式单一且非中方独办,相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缺少文化教育的职业化队伍;(三)从公众方面来看,国内重视度不够,公众文化意识薄弱且参与不足。此外还有国际外交关系复杂、对外交流不足等因素。
2、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有:(一)设立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二)文化事业政府投入多,企业资助充分,对投入经费进行严密管理,比如设立资金使用审计机构,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到位;(三)重视职业化队伍建设,保证师资力量,为文化传播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一)政府方面。首先,必须设立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文化政策;其次,保障文化的合法地位,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后,加大文化事业投入,鼓励企业、个人投入文化产业,并对文化经费进行严密监控,确保资金使用到位;(二)孔子学院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发展模式,特别是要加快建立职业化队伍,深入挖掘我国文化的潜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三)公众方面。传播中国文化人人有责,要提高国内文化传播重视度,社会公众、企业应积极参与文化传播。广大青年志愿者要有投入文化传播事业的决心和恒心。
3、这句话旨在强调文化的特点及文化交流作为“软实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文化没有形状,无法触摸,文化交流又是心灵、情感的沟通,所以某种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无形的、是无法拒绝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影响必是方方面面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交流的作用,利用文化手段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提高国际影响力。
4、 浅谈文化的“修内功”与“走出去”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让文化大放异彩都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话题。文化作为“软实力”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脸面子”,也关系着全国人民的“好日子”。发展我国文化要先修好内功,即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为文化健康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然后再走向国际社会。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发展本国文化做出了巨大努力。如大力投资“国家汉办”建设、举办“汉语桥”等媒体节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保护相关政策等。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已经确立。但我们也应看到文化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国内办学模式单一且非中方独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滞后、缺乏职业化队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高等等。结合我国实际,促进文化大发展必须坚持两手抓,即抓“修内功”和“走出去”,并且两手都要硬。
(一)多措并举“修内功”
马克思唯物主义讲过“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内因对外因有决定性作用”。促进我国文化发展,首先要重视内因,修好内功。具体来说:(1)从政府方面来讲,必须促进国内教育平衡发展,加大文化教育投入资金,并对资金严密监管,确保用到实处;保护文化的合法地位,保障文化界的“言论自由”,为其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完善基础文化建设项目,加强宣传文化力度;(2)从文化发展机构来说,必须逐步改变单一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更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重视建立职业化教学、管理队伍;(3)从从公众方面来看,公民必须自觉提高文化意识,提高社会参与力度,公民与企业等要积极投身文化事业。
(二)多方探路“走出去”
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的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太少,只有多方探路,才能促进文化走向国际社会。具体来说:首先,国家要为文化走向国际创造良好的外交环境,鼓励文化“走出去”;其次,文化产业要“多方探路”,不断拓展文化发展模式。如促进中国电影正确传达当代国人的精神面貌,大力发展中国图书出版权贸易、电影贸易,改变对外文艺演出廉价交易现状;最后,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外国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更平坦。
文化是活得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文化交流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软实力”,它对一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文化要谋求发展,屹立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必须要坚持“修内功”与“走出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