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每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魂牵梦绕的故乡。然而,为了让家人得到更好的生活,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家园,同时也带走了邻里守望的浓浓人情和昔日家园的温暖,更加留下了年迈父母期盼早日归来的眼神,和我们更深远的思考。
为何家园守不住人心哪?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之所以我们的家园现在会出现大批劳动力流失,空巢老人养老难,淳朴乡风渐渐消逝、人际关系变得冷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追本溯源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根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来看,物质决定着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我们只有‘全心全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文明’才是让家园回归繁荣的根本之策。因此,我们应当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守望家园。
从物质层面讲,要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关键点,守望一个物质充盈的家园。一个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的地区往往是劳动力聚集的地方,产业发达会带动就业,就业会刺激经济消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守住年轻劳动力。一方面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依托传统文化带动农民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应把传统文化产业纳入长远规划,强化人才培养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专家和行业评估体系,引导企业找准市场定位,拓宽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把把握好土地命脉,长远规划,要以村集体经济为轴,合理利用土地发展集体经济。借鉴草桥村的成功经验,将土地发展成生生不息的产业。
从精神层面讲,要以培养文明乡风为着力点,守望一个精神富足的家园。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思想决定行动,人的意识理念都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经济活动。然而,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冲击下,传统乡村的“熟人社会”走向“陌生化”,农民逐渐舍弃了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纯朴民风,转而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的得失,这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乡村,也不利于公共事业和经济建设。因此,我们要多策并举提升村民的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构建起一整套完善的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为家园的守望提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业的积极性,党员干部应秉承以人为本的的执政理念,切实解决好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自觉认同党的领导,从而提高对共事务的参与热情。
更进一步说,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家园才是人们心中最向往的家园。因此在建设乡村家园过程一定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守望一个物质充盈、精神文明的家园,更要守护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