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天气要打好“组合拳”
新年伊始,中国中东部各地就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十面霾伏的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
面对范围之广、危害之深的雾霾天气,我们只能默默地等待“大风吹”吗?笔者认为,雾霾天气的形成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天气,要打好“组合拳”,自然和人为两方面一起抓。
自然环境方面,切实加强自然环境的“源头”治理
雾霾天气形成的源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沙漠化严重,沙尘经季风带到我国中、东、北各部地区,当空气湿度低,空气不流动时,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便聚集漂浮在空气中,随着毗邻地区大气流动,雾霾渗透到各地。若不能抓好雾霾天气形成的源头,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因此,一方面,加强绿化带建设。加强绿化是阻断尘埃流动的重要手段,提高人口稠密地方的绿化面积,城市外围建设大型环形绿化带都将有效建立起防沙防尘的第一道防线;另一方面,改善城市设计布局。避免城市的入风口,或者出风口被高层建筑物阻挡,造成城市内空气涡流,不利于空气更新。
人为方面,着力加大对人为因素的控制
雾霾天气的形成虽然根源于自然环境,然而人为的作用却为雾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比如:工业污染、汽车尾汽排放、燃放烟花爆竹、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等都让原本脆弱的空气变得更不堪一击。为此,短期来看,要加强对企业污染排放的监测,加强各地区的联防联控增强区域治污整体合力,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控制,倒逼企业减排;中期来说,要增强民众环保意识,树立人人是环境的消费者也是责任者的意识,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使用,尽量乘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养成低碳生活习惯;长期而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能源结构,转变以煤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步改造和搬迁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
进一步说,雾霾天气等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因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仍未完成,基础建设方兴未艾,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挑战,我们必须站位全局,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