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霾”伏 重现蓝天
近些年,PM2.5这一原本陌生的专有名词逐步走入公众视线。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频发,一时之间,各大中城市陷入十面“霾”伏,无从突围。雾霾不仅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威胁城市交通安全,更易引发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危害着公众身体健康,如何冲出“霾”伏,重现风清气爽的蓝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雾霾天气是长期大气污染,工业和生活排放等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折射出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改善和解决雾霾问题同样是一场长期攻坚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当前,要严控排污,将危害降至最低范围。事有轻重缓急,解决雾霾问题,当务之急是降低pm2.5浓度,严控排污,否则空气质量将持续恶化,生产生活秩序也将受到进一步破坏。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加减法”。加法是: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对燃煤锅炉、机动车排放、工业企业等重点大气污染源的执法检查频次;减法是: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在雾霾天气频发期限制车辆出行。另一方面要完善两项机制,一是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监测预警机制,做好未雨绸缪才能将危害降低在最低范围。二是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利用短信、微博、广播、电视、社区宣传等平台将有害天气信息及早传达给公众,提升公众预防能力。
在中期,要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削减排放、限制车辆出行等方式可缓解当前严重雾霾污染情况,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经济要发展,便不能仅靠减产降排来降低污染,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才是兼顾经济与环境的长久之计。对此,我们要引导企业由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耗,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绿色能源,方能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
长远看,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易产生有害气体的传统能源,取而代之的将是新能源,而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方面还存在短板,对此,政策杠杆应向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领域倾斜,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支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早日摆脱物质能源消耗的约束。
雾霾问题,直观地反映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破坏的惨重代价,解决这一问题还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主线贯穿始终。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使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少开一次车,少浪费一点资源,空气中都会少一粒有害微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雾霾方能早日驱散,重现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