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社会给予技术培训后的工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他们有优厚的待遇和自由的晋升平台。
(二)政府支持: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足够的主观重视和资金支持,并且有《职业教育法》作为法律和制度保障,对学生来说,教育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经济负担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少很多。
(三)职业学校培养效果好:培训中心乐于发挥主导作用,并且培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实践性并且经济代价低,又有充分的法律、制度、国家财政作为坚强后盾。
(四)职业教育体系完备:中央政府、联邦州政府、商会和企业分别提供合理而完善的法律保障、充分的资金支持、有效的商会监管、严格的证书考评和企业培训服务,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共同致力于职业技术培训。
7、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社会给予技术培训后的工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他们有优厚的待遇和自由的晋升平台。
(二)政府支持: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足够的主观重视和资金支持,并且有《职业教育法》作为法律和制度保障,
(三)职业学校培养效果好: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实践性并且经济代价低,又有充分的法律、制度、国家财政保障。
(四)职业教育体系完备:中央政府、联邦州政府、商会和企业分别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监管、证书考评和企业培训服务,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共同致力于职业技术培训。
(五)个人因素:出于经济条件的考虑,工人对自己身份有自我认同,并有明确的成长规划。
8. 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对德国经技术培训的工人以充分的尊重,他们待遇高、有晋升的目标和平台。
(二)职业教育水平高,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实践性并且经济代价低,又有充分的法律、制度、国家财政保障。
(三)职业教育体系健全,中央政府、联邦州政府、商会和企业分别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监管、证书考评和企业培训服务,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共同致力于职业技术培训。
10、争做“创新蓝领”倡议书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技能人才。。宝钢的“蓝领创新”模式已经为我市树立了典型示范,为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能将先进技术和设计转化为生产工艺过程并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实现我市的转型升级和由大变强战略目标,特向全市制造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企业要将以人为本宗旨落实到实际管理实践中,为员工提供温暖、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归属感。改善员工物质工作环境、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对职工进行目标管理,建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帮助他们构建自主成长平台,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使得人力资源效率最大地发挥。
二、企业要将帮助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并完善鼓励创新的各项机制,强化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工资报酬和福利激励体系,形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企业命运共同体。积极举办创新比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从中选拔优异的技术岗人员加以提拔,并举办和鼓励员工参加最新技术的培训。
三、蓝领员工自己要对自身职业有明确的规划。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积极参加前沿技术的学习活动,新老员工要进行定期交流以获得一手的间接经验。蓝领工人要有争做“技术英雄”和“创新专家”的理想,利用好企业搭建的平台,配合企业的培训计划,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建立创新型国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路在基层,跟在群众。望广大制造企业积极响应,投身于创新实践中,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提升自己的企业竞争力!
XX市工会
二零一四年四月一日
11、致全体工友的倡议
全体工友们:
我们工人阶级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撑和核心竞争力。在目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企业只有创新才能屹立不倒,而企业的创新,归根结底是我们工人的创新、基层的创造,宝钢的“蓝领创新”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为了提高我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改善我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我们特此倡议如下:
一、努力学习职业技能相关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积极参加前沿技术的学习活动,立足岗位积极实践,对于取得高级职业技术证的人员企业将予以重点培养和晋升。
二、新老员工要进行定期交流以获得一手的间接经验。蓝领工人要有争做“技术英雄”和“创新专家”的理想,利用好企业搭建的平台,配合企业的培训计划,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企业责任感、归属感。在日常工作中通力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团队整体技术竞争力。
建立创新型国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路在基层,跟在群众。望广大工友积极响应,投身于创新实践中,助力“中国经济升级版”,在光辉的劳动***中创造自己最大的价值!
XX公司工会
二零一四年四月一日
杠杆的力量和支点的位置
——由“工人力量撬动地球”说开去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而我们的工人则说“其实只要给我们工人一个杠杆,我们同样能撬动地球!”翻开斑驳的历史图卷,民间创造的智慧熠熠生辉,推动着人类文明前进的铿锵车轮滚滚前进。当你惊叹这文明的奇迹之时,必须铭记,创造它们的,正是各个时代的普通工人。历来,来自于基层的工人群众。
放观全球,美国财政危机,冰岛国家破产,欧盟经济疲软,而中国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仍然保持着中高速的发展速度——是中国的亿万工人,用双手和智慧捍卫着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在基层,更是涌现了“蓝领专家”孔祥瑞、宝钢的“蓝领创新”等典范。工人,杠杆,支点,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可谓不光明。
我们都学过著名的杠杆原理,而这杠杆原理运用的精髓则是支点放在哪儿?
在于社会环境。
过去,“工人老大哥”是光荣的称呼,这份光荣,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弭。社会要给靠辛勤劳动养活自己,支撑实体经济的工人充分的尊重,为工人的开拓创新和自主创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氛围。
在于政府作为。
政府应当以法律、财政手段为基层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有力保障。专项财政资金当用于奖励优秀工人以及专利的保护、推广,为企业和职工的创新提供制度参考,正是政府合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的题中之义。
在于企业管理。
企业作为经济的细胞,应当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工人创造。实行员工自主管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举办职工技能培训和技术创新大赛,建立开放的员工创新平台,将“***创新”变成“创新***”,充分调动工人创造的积极性。
在于工人本身。
当每一个蓝领工人都成为自我管理、自觉工作、自发进取、自动协同的自主性职工时,凝聚的力量必可以“撬动地球”。如果每一个工人都争做“蓝领专家”“创新英雄”,那么宏观经济的活力必将再次被激活,国家的经济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必将有质的飞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离不开每一个一线工人,离不开工人力量的汇聚。
中国有今天的发展,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人的敬业***,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根基,工人的创新实践,是中国兴旺发达的未来依托。尊重工人创造,就是在经济领域的群众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完善,昂首阔步实现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12/
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如果给我们一个杠杆,我们可以撬动地球!”这是新时代工人表现充满干劲和豪情的宣誓,这是时代赋予工人们***的表达,这是工人的力量新的譬喻。(点题)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轨迹已经渐渐逼近“刘易斯拐点”,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渐渐消失,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要想改变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经营生产模式,可谓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然而,推动这滚滚巨轮前进的力量,正来自于新时代的工人,来自于他们的创造。基层工人的自主创造,给焦虑、躁动的工业带来了久违的清新和感奋。(工人力量)
多少年来,人口优势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是中国模式发育生长的鲜明特征。然而,如今多少“代工模式”的企业都疲态日显、弊端益深。缘何如此?本该是创造主体和经济发展推动者、经济发展成果的主人的工人群众,每日埋头在繁重而低端的工作中,在灰暗和索然无味的工作场所中磨耗掉青春,丝毫体会不到一点创造的乐趣;微薄的工资、呆板的生活,也不能使他们从内心真正尊重自己的劳动,自我价值很难得到心底里自己真正的认可。(目前问题)
幸而,整个工业并未就此沉沦,蕴藏着的丰富人力资源矿藏,即将被千千万万个工人们自己所开采,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巨大的能量,而发挥力量的关键,则在于以工人为主体的基层创造。(过渡)
如何使工人创造葆有正确的方向和鲜活的价值?(措施分论点123)
首先,社会应当为工人建立宽松而尊重的环境。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每一个零件,都是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不能只知道“白领”、“金领”,而没有“蓝领”,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发挥媒体的宣传呼吁的作用,讲述平凡而伟大的工人事迹、展现宽广而朴实的工人胸怀,让社会见证工人的艰辛,发现工人的梦想,让每一个人,都发自心底的尊重、敬佩用双手搭建起新时代的工人,为他们骄傲和欢呼。
其次,要坚持工人参与。每一件产品,凝结的是工人的劳动和智慧,如果工人们主动参与创造的过程,那么创新的源泉就永不枯竭。我们应当给职业教育提供财政支持、发展空间和社会认可,保障工人有创新的制度保障和财力供应。宝钢式的“蓝领创新”,正是比政府创造和资本创造更有生命力的工人创造、基层创新,立足于一线基层基础上的制度化、整体化、民主化的技术创新,才是产业转型的基本取向。
最后,发展成果应当由工人群众共享。工人,不仅仅是生产一线的主力军,脱下工装,他们就是千万个普通的百姓。将经济发展成果由工人共享,提高工人收入、改善工作环境,不仅是落实民生政策的必要举措,更体现了新时代经济转型的人本思想下对每一个个体劳动者的终极关怀。品尝到甜美的发展果实,劳动者才会有更大的信心、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发展的浪潮中,以饱满的精神和丰富的智慧助力“中国经济升级版”。
发展、创新,最可贵的是行动,是实践。而对于每一个建设者、创造者——工人,最需要的是尊重、是呵护,是与他们一路同行。
愿公平的阳光普照
——基层工人的尊严如何保障
新一届政府自上任起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我更关注的,则是亿万个基层工人的梦。
时代在变迁。当市场经济的潮水漫过社会的堤坝、当社会分层的车轮碾过城乡的鸿沟、当财富积累的分化撞击着社会公平的底线,当年“工人老大哥”这种亲切的称呼早已被一些浮躁的人们贬的一文不值。社会轻视蓝领,蓝领轻视自己。除了老一辈人“安身立命”的基本需求,最基层的工人也许早已将“尊严”、“梦想”当成最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梦想的种子还在,希望的星空还在,他们早已无暇、无力去触及,甚至不觉得在岗位上***可以是人生最浪漫的篇章。
缘何如此?
公平的阳光尚未照亮基层工人的人生。有些人只将工人视作生产的机器,忽略了他们巨大的创造潜力。微薄的工资,昂贵的房租,“安身立命”都难;制度禁锢、对体力劳动的盲目忽视,使得他们的尊严无处安放;发展的果实得不到共享,辛辛苦苦劳作却远远无法致富让他们的梦想蒙上了灰尘。
在贫瘠的土地也应该有生长,再贫穷的生活也应该有歌唱。在这些沉默的人生中,如何有新的生长,新的歌唱?
一、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工人收入,满足工人“安身立命”的需要。国家应当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挖掘人力资源优势。同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致力于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鼓励工人在企业依据自身经验结合前沿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了,工人才会有饭碗,经济发展了,工人的收入才会提高,物质条件改善了,何愁“安身立命”不能实现?
二、工人要挺起脊梁,社会要为他们鼓掌,重拾“工人老大哥”的豪情壮志和辉煌。身在基层的工人,首先自己不能将自己视作“生产的机器”。可知道,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也是一座价值连城的矿藏?基层工人要发挥创新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多钻研,多琢磨,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社会也应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前线作用,摈弃“工人无前途”的偏见,敬佩工人的创造,珍惜工人的劳动,为他们充实风险的人生鼓掌喝彩。
三、发展成果共尝,社会进步共享,改革收入分配尤其是再分配制度,保障公平实现每个工人的“中国梦”。我们应当跨越旧有制度的藩篱,重新审视工人的价值。企业应当为工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以人本管理思维为他们提供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国家也应当将改善基层工人的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注重工人收入的提高和素质的提升,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基层群众共享,实现每一个平凡的“中国梦”。
“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坚强;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梦想,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可是我们依然有力量!”新一代的基层工人,更多的在追求人文关怀、劳动权益和社会认同。只有确保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益公平,同物质上、精神上基于工人最大的赞许和鼓励,让公平的阳光普照他们追梦的道路,中国的这些基层建设者们,才会有饱满的心情和斗志,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