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是每个人的责任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年”。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意味着亲人团聚,充满了祝愿、祈祷
……是每个中国人所守候、盼望的。而以春节为代表的民俗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是巩固
情感、维系亲情的纽带,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所守望的。守望,是每个人的责任。
“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就会出现人们感到
的“年味淡”等问题。表面看,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而深层次的原
因是:(一)我们没有传承好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等文化载体渐渐缺乏传统文化内涵,丢了“魂”;(二
)文化载体(民俗活动事项等)形式简单,不接地气,失了“体”。因此要守望传统文化,一方面要传承
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载体。
传承好传统文化,守住文化的“魂”。春节等民俗节日,蕴含的缅怀、庆祝、敬祭等内容,体现
了中华五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和人民智慧,是传统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是文化的“魂”。失去了民俗载体
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就丢失了文化的“魂”,也就没有了“年味”。当下,近半数的人在过春节时会“放
鞭炮”和“给晚辈压岁钱”,而只有两成不到的人会“烧纸摆供”。“写春联”“剪窗花”等传统文化的
精华部分更是渐渐被人遗忘。传统文化有进入“博物馆”的危险,失去传统文化的“魂”,民族将会断了
“血脉”。因此,守住传统文化的“魂”要传承好传统文化:一方面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现代媒
体,采取公益广告、民俗纪录片等形式,宣传“贴门神”等民俗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的美和价值,营
造传承优秀文化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添设传统文化必修课环节,将
“剪窗花”等传统文化,以手工课等形式传承,使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后继有人。
创新文化的“体”,望向未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和认识论告诉我们,要从正反两方面分
析事物,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传统文化的载体(民俗活动等)有先进性,也有滞后性。例如“放鞭炮
”等庆祝节日的活动在以前有促进文化的作用,而在当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越来越
让人诟病。不接地气,群众不喜的陈规陋习,会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传承传统文化,
发展文化,望向未来,必须创新文化载体:一是丰富传统文化载体。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动画等表现形式
,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丰富载体中的文化内涵;二是改进文化载体。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先进的技术,
消除鞭炮等文化载体中的消极因素,发展环保型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三是探索文化载体产业化。采用现代
经济学理念,将虚拟的民俗实体化,将“剪窗花”等实体文化产业化,在实现文化载体经济价值的同时,
传播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传承文化,创新载体,还要发扬人民的首创精神和凝聚人民的力量。守望,
是每个人的责任,唯有守住文化的“魂”,创新文化的“体”,才能更好的吸收外来文化,提升文化竞争
力;唯有走文化强国之路,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